2021年12月12日 星期日

問題提醒

 1 美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?

要的答案不是民主國家,也不是民族國家

美國的多元,本身就帶來不穩定的因素,所有人的利益都不一樣,在餅越來越大時無問題,大家都追求個人目標,但當問題出現時,首先照顧的是既得利益者,結果下層(一半的美國人開始民不聊生) 乃至有不少下層白人也出現問題,結果國家分裂情況開始表面化。 

而環球之內,美元亦玩至極至了,而軍事力量也開始力不從心。 擴展受阻

內部壓力在進一步發生問題時,能否壓住,疫情加劇了這一個問題


2 通脹預期本身就帶來通脹

物流也好,什麼問題也好,供應受限,在貨幣供應大量增加時,物價飛升,美元信用受損,只是預期便會引發進一步通脹,這問題未來六個月應是無解( 2022/6 事情的確這樣,但竟沒出現大亂)


3 美聯儲的信譽問題?

一年前還說希望2%通脹,現時6.2 6.8%,兩三個月前說的過渡性通脹,現在被打面了。

如果物價進一步上升,聯儲是否要提早加息,就這一個問題就會使市場受壓。

市場價格並不完全代表基本因素,反而參與者情緒影嚮更大,如果大家同一想法,那種效應便會增強,人踩人,突然無買家( 由2021/11,跌了好大一波,現時又有一喘氣機會2022/6)

2021年12月5日 星期日

前設

一,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

二,中國的發展權

三,對應國內通脹的壓力,PPI  上升,引導出口價格上升,對應是美,歐,日的無下限增發貨幣行為。

四,供應鏈問題根本不可能短期解決,多發的基礎貨幣,總得有一個口。而如果不是通脹,而是物資短缺呢?

凡事總有個對等交換,如果(貨幣/通貨)這個介體功能減弱。 


發展東盟關係


如果能源科技的方向,不是線性,而是有分叉。 中間石化能源


社會主義讓人回歸生活,而西方讓人進入元宇宙



---------------

東盟賣東面給中國,應收人民幣,這樣,東盟內的經濟會更穩定,受美元加減息影嚮更少。

那些央行應更積極去推動這件事,而且應按貿易量增加其儲備。並且用cips 而非 switch. 

除美元,可以用黃金作儲備,但黃金沒有利息。 而人民幣是有的

當地商家收了人民幣,可以利用銀行和央行作兌換,而且貿易成交額可以脫離美元。

沒說能一夜實現,但部份以人民幣作交易單位是合理的。對其國內經濟穩定肯定有好處

國家借人民幣,作基建投資,其實也可以通過亞投行。


亚洲国家发展很快,而且都是储蓄大国,但亚洲国家因为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,不得不把大量储蓄用来购买美国国债等。一方面,亚洲发展需要更大的基础设施投资,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水平,以促进未来经济发展;另一方面,亚洲国家却无法把自己的资本用来促进自己的基础设施发展。中国提倡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好弥补了这种缺陷,满足了亚洲国家的需要,所以得到了众多亚洲国家的支持。


12/03/2021

美國要tapering, 是不得不救,通脹

someone's debt should be other's asset, 美國欠了債,持美元債者應當視之為資產

你欠銀行錢,銀行持有你的抵押品,就是資產

現美國想賴債,欠你的財富不是財富。將cost of money提高。 其他負美元債的會死,而其他貨幣的購買力也貶,當地的財富便蒸發了。

美國自己,有聯儲印鈔支持,根本不出現流動性問題。

加息,資本回流美元,只要大家還是認美元為通貨。 這就是收割機。


但如果中東和中國不賣美元帳,那故事又另一個


-----

世界不同領域,都開始擠壓美國的勢力範圍

能源,科技,話語權,the end won't be good.






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

11月16日中美視像會議的意義

 

戰爭風險減低

美國再不能以強勢地方制定規則,這次會議世人都看見了


中美高層阿拉斯加會談,又稱阿拉斯加會談、美中阿拉斯加對話、中美阿拉斯加對話、中美阿拉斯加會晤或阿拉斯加會晤,是指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於2021年3月18日


2021 年 7 月 26 日,在中國天津市與中國外長王毅等官員會談後,包括美國副國務卿溫迪·謝爾曼在內的美國代表團的車隊離開天津濱海一號酒店。 AP - Ng Han Guan

美國國務院二號人物、副國務卿謝爾曼(又譯舍曼)是拜登入主白宮以來訪中的最高級別官員,她與中方的天津會談結束了,給人的感覺似乎與三月阿拉斯加那次被稱作“砸鍋了”的中美會面有點相似。區別無非是上次楊潔篪王毅率團赴美,本次是謝爾曼隻身天津“赴宴”。

2021年9月4日 — 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(John Kerry)訪問中國被指沒取得實質成果。有媒體9月3日引述消息人士稱,中國及美國未能就氣候變化議題達成協議。

31/10/2021 · 正在意大利羅馬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,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面。 布林肯當地星期日早上,前往中國代表團下榻的地點

美國國務卿布林肯(Antony Blinken)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周日(10月31日)在意大利羅馬會面,兩國再就台灣問題唇槍舌劍,警告對方不要採取可能進一步加劇台海緊張局勢的舉措。

此次會面在G20峰會中方代表團下榻的酒店舉行,持續了約一個小時,是布林肯和王毅今年3月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(Anchorage)進行激烈辯論以來的首次面對面會見。

美國國務院在一份聲明中稱,布林肯對中國「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、違背我們和盟友的價值觀和利益」的行為表示擔憂,並提及了中國在新疆、西藏和香港侵犯人權的行為,以及台灣和南海問題。

儘管中美關係目前處於多年來的低谷,但布林肯表示,兩國可以在朝鮮、伊朗、緬甸、阿富汗和氣候等問題上合作。


2021年10月19日 — 《金融時報》早前的報道,引述5 名知悉有關測試的人士表示,中國軍方發射了載有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的火箭,該飛行器飛過低軌道,並向目標進發。

2021年10月6日 — 自10月1日,亦即中國國慶日當天起至10月4日,共計近150架中國軍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,數量及頻率之高前所未見。



美國尋求和中國會面,但經過多次亦未能如願,在氣候會議本以為可以,但國家領導並沒有出席
美國的通脹持續不下



COP26:拜登批中俄領導人缺席 北京稱主辦方未提供視頻發言機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