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6日 星期四

現時國際勢力和未來可能趨勢

 大背景是美國的國力大大地衰弱了。

財政情況只是表面的,更深層是美國的綜合國力,美國的財政,及東大的軍力,美國已沒了必勝的優勢。

科技的領先,也被東大的進步,使之中人2018年的所謂科技卡關,相去甚遠了。

金融也被自己玩到了邊緣,沒有什麼是永遠增長的,有的話就是超通了。啤酒泡是最好的,但過多了,就沒有實在了。過去幾年,一騎絕塵,而 AI 又被東大突破並開源,盈利模式未見。資本開支還能繼續嗎?

更更要命的是文化和道德高地。烏國這場鬧劇,不得善終。除了把歐洲吃了,其實也就沒什麼了。 歐洲這個破落戶,還想充場面,是不可能的了。 無論科技,金融,軍力,還是什麼狗屁藝術,都不足支持其現在的福利體系。奢侈品和汽車工業,都不剩多少了。看去年法國奧運,已和二三線國家沒分別了。

現時中國為一線(發展)國家,美國為二線,其他,日本也許還是二線,德國也夠不著二線了。主要是未來的安全和人口的老化,及新工業的追趕不上。

中國十四億人口,是一個巨大的成本,也是資源,也是底縕。但隨著老齡化的問題,更大的是成本,未來十年,壓力番倍,起碼要到三十年後,壓力才會減輕。

美國背負這37萬億美元的債務,原只是本幣也沒太大問題,但伴隨戰略收縮,美元是無法再擴張,就算收割歐洲,也于事無補。其走向,最好也是九十年代後的歐洲,或日本,但美國這個多元國家,內部矛盾可不是少的。而且隨著光環的暗淡,更多的人才會離開。

吞伴周邊資源是必要之舉,加國在推理之下是抗拒不了的,GreenLand 這些,除非俄國核污了去,不然也不可能逃過被收的命運。

問題是就算收了這些,美國最多也只能成為資源國家,一些技術生產力及市場,一旦失去,就很難搶回,蘋果的電腦已可能是最成功的了。日產的汽車,Sony的電視。日本新干線,在中國高鐵技術面前,現在沒有什麼優越性可言了。

隨著文化,軍力,金融和科技的競爭力減弱,美國的勢力可觸的範圍會減少,而國內治安會變差,而美國醫療體系更是一個龐大的腫瘤。人材不那麼熱愛美國,美國的教育也不那麼了。但三十年時間可以改變的,問題是不出其他亂子,而出其他亂子的機會,我認為多於50%,不要問我如何推理,我無法提供。 

接下來是各洲的情況,

非洲和東盟會是最好的,有的是年青人口,技術發展也不用走了,直接接受中國的輸入便可以。手機起步就是5G,  能源也可直接做用光伏這些。修橋築路,相對過去要幾十年的經驗,也是直接外包給中國,然後顧用本地人便是了。 澳洲則做回資源國,也就沒什麼變化,沒什麼可表。

歐洲肯定是最慘的了,以後的歐洲,和平點,作為旅遊服務區,還是可以混點飯吃的。與俄國關係會如何,我真的沒點數,美國一日不死,歐洲還是要獻血的。反正未來五年,我看見的境像就是這樣。

美國的外交政策將一事無成,它的關稅,也就是減少全球貿易總量,浪費得以減少。 國內問題會更激化一點。反正我預期就是破事一堆,金融的手,也總有爆的時候,但今次爆,不會像科網,房貸那樣了,因美元信譽受損了。這也可能是大家賺錢的好時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